不起訴後還能求償嗎?刑事不起訴還能告民事嗎?律師專業解析刑事與民事責任的關聯
-
商品資訊
在刑事案件中,當檢察官作出「不起訴處分」時,許多被害人往往以為事情就此結束,無法再追討權益。其實,不起訴並不代表行為人沒有責任,尤其在民事訴訟的角度,被害人仍有機會透過法律途徑請求損害賠償。以下,我將以律師專家的角度,帶您釐清刑事與民事的差異,以及如何在不起訴後有效爭取權益。
一、刑事與民事責任的差別
1. 目的不同
• 刑事訴訟:檢察官代表國家追訴犯罪,重點在於維護社會秩序與公共利益。
• 民事訴訟:被害人以個人名義向加害人請求賠償,重點在於補償損害、保障私權。
2. 審判標準不同
• 刑事訴訟強調「罪疑惟輕」,只要證據不足,就可能作出不起訴或無罪判決。
• 民事訴訟則採「舉證責任」,只要被害人能提出足夠證據,法院即可判決加害人負賠償責任。
二、不起訴 ≠ 無罪
許多當事人誤以為檢察官不起訴,就是被告清白。事實上:
• 不起訴僅表示檢察官不提起公訴,可能是因為證據不足、犯罪嫌疑未達高度蓋然性,並不等於被告確定無罪。
• 民事與刑事程序獨立,民事法院可依自身調查的證據作出判斷,不受刑事判斷結果拘束。換言之,即使刑事案件不起訴,民事法院仍可能判決加害人需賠償。
三、被害人如何爭取民事賠償?
1. 提起獨立民事訴訟
被害人可直接向民事法院提告,請求加害人賠償財產損失或精神慰撫金。
2.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若刑事案件已進入審判階段,被害人可選擇在刑事訴訟中一併提出附帶民事訴訟(須於第二審辯論終結前提出)。
3. 積極蒐集證據
民事求償的關鍵在於證據,例如:監視器畫面、醫療診斷書、對方談話紀錄、證人證言等,都可能成為法院認定加害人責任的重要依據。
四、專業律師的建議
面對「刑事不起訴」的情況,被害人不必輕易放棄。許多時候,只要策略正確、證據完整,仍能在民事訴訟中爭取合理的賠償。
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擁有豐富的刑事與民事交叉訴訟經驗,能協助被害人評估案件、整理證據,並採取最有利的法律途徑,確保權益獲得保障。
如果您或家人遇到類似情況,建議立即尋求專業法律協助。
如有任何法律問題
請立即聯繫→線上免費諮詢平台———————————————————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LINE線上法律諮詢:@lawuicc001(點擊諮詢)歡迎電話預約會議:03-3150-034提供多元支付:現金、信用卡、銀行轉帳【了解更多】Facebook: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Instagram:chien.sheng_ -
商品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