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腳鐐與科技設備監控】避免交保潛逃的有效法律工具|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整理
-
商品資訊
目錄
近年來,不乏社會矚目的重大刑案中,被告獲准交保後卻棄保潛逃,引發社會大眾對司法制度的信任危機。尤其在未採取任何監控措施的情況下,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層出不窮,讓「科技設備監控制度」再次受到關注。
事實上,科技設備監控原就是羈押的替代方式之一,透過電子腳鐐、電子手鐐、GPS定位等設備,即時掌握被告行蹤,不僅有助於控管風險,更能保障刑事程序的正常進行。以下將由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帶您了解這項制度的實際運作與法律意涵。
一、什麼是科技設備監控?
科技設備監控,指的是利用科技裝置來協助法院或檢察官即時掌握被告行蹤的制度。常見的設備如:
• 電子腳鐐(配戴於腳踝)
• 電子手鐐(配戴於手腕)
• 個案專用手機(用於遠端簽到)
• 居家讀取器(監控是否留在住處)
★ 透過這些設備,法院或檢察署能有效監控被告是否有違反規定,例如:
• 禁止接近機場、港口或海岸線
• 禁止離開特定城市或住所
• 規定定時回報位置或進行電子報到
➙一旦設備偵測到異常狀況,系統會立即發送告警訊息給監控中心,由司法機關即時處理。
二、實施科技監控的法律依據與目的
科技設備監控並非處罰手段,而是作為「羈押的替代措施」,其主要目的在於:
• 預防被告潛逃
• 避免與共犯、證人勾串
• 確保刑事訴訟順利進行
➙現行法律並未限制只有特定罪名才能使用科技設備監控。也就是說,只要法院或檢察官認為有必要,即可裁定被告接受監控。
三、常見的監控設備與功能介紹
1、電子腳鐐與電子手鐐
這兩種設備由司法機關裝設,被告無法自行拆除。設備會24小時發送定位訊號,掌握被告動態,並設定警戒區域。
2、個案手機
用於取代實體報到制度。過去常需被告定期前往派出所簽到,增加不便與警力負擔。如今透過手機即可遠端完成電子報到,更加便捷且有效率。
3、居家讀取器
安裝在被告住處,用於監控其是否在特定時間內待在家中。若擅自外出,系統立即通報。
四、違反監控命令的法律後果
被告若未遵守科技監控規定,例如:
• 不為設備充電
• 破壞電子腳鐐或手鐐
• 違規進入限制區域(如機場、海岸)
★ 這些行為可能被視為蓄意逃匿或準備逃匿。一旦觸發監控告警:
• 檢察官可聲請拘提
• 法院可裁定羈押
➙與其因此失去人身自由,不如乖乖遵守監控命令,正常生活、工作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五、電子手鐐、腳鐐會不會影響健康?
目前司法機關配發的電子腳鐐與手鐐皆經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認證,與一般手機無異,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且具備IP68等級防水防塵功能,可配戴洗澡。
但須注意:
• 不可泡溫泉
• 不可接觸海水
• 禁止進入被限制的特定區域(如海灘、港口)
六、結語:科技設備監控是一種保障,不是懲罰
在訴訟過程中,法院與檢察官的裁量往往要在「保障被告自由」與「防止潛逃或滅證」間取得平衡。科技設備監控制度的設計,就是為了兼顧兩者,既不輕易羈押,也不任由被告消失。
★若您或您的家人正在面對法院監控、交保、羈押等問題,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提供全台專業的刑事法律服務,協助您釐清法律規定,擬定應對策略。
我們提供免費初步電話諮詢,協助您第一時間穩住局面、妥善處理。
如有任何法律問題
請立即聯繫→線上免費諮詢平台———————————————————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LINE線上法律諮詢:@lawuicc001(點擊諮詢)歡迎電話預約會議:03-3150-034提供多元支付:現金、信用卡、銀行轉帳【了解更多】Facebook: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Instagram:chien.sheng_ -
商品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