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駕怎麼認定?】律師解析酒測值與「不能安全駕駛」的法律標準
-
商品資訊
目錄
酒駕案件一向是刑事辯護的重要類型,隨著社會對酒駕零容忍風氣的形成,法律對於酒後駕車的處罰標準不斷提升。不少人以為:「只要酒測沒超過0.25就沒事」,但實際上,酒駕的認定遠不只看酒測值這麼簡單。
➠以下由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整理最新法規與實務見解,協助您了解酒駕認定的法律邏輯,並說明在酒測值未達法定標準的情況下,仍可能構成犯罪的原因與爭點。
一、酒駕的法律定義:從行政責任到刑事犯罪的區分
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4條,駕駛人酒測值只要超過吐氣酒精濃度0.15毫克,或血液酒精濃度0.03%,就會構成違法。雖未觸及刑事標準,但仍須接受行政處分,包括罰鍰、吊扣駕照、強制講習等。
➙若酒測值達到吐氣酒精濃度0.25毫克或血液酒精濃度0.05%,則依據《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即構成刑事酒駕罪,最重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二、未達標準仍可能送辦的關鍵:《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2款
酒駕認定的另一個關鍵條文,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2款,明文規定:「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服用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者」,同樣構成刑事處罰。
➙這表示,即使酒測值未達0.25毫克,只要有其他具體情節足以認定駕駛人因酒精影響無法安全駕駛,就可能成立酒駕罪,並由地檢署展開偵查。
三、實務中「不能安全駕駛」如何判斷?
司法實務並非僅以酒測值為唯一判準,警方通常會根據下列方式進行綜合判斷:
▪️平衡能力測試:包括走直線、單腳站立等基本協調能力測試,若多項不合格,即可能認定為不能安全駕駛。
▪️觀察行為異常:如語無倫次、神情恍惚、行為遲鈍等,皆可能被警方記錄為酒精影響的具體徵狀。
▪️交通事故或危險駕駛情形:即便酒測未達刑事標準,只要發生車禍,或有明顯危險駕駛行為,亦可能被依刑法偵辦。
這些觀察紀錄與測試結果,將隨同警察報告一併送交地檢署,由檢察官依個案事實決定是否起訴。
四、檢察官如何回推酒精濃度?交通部研究有其依據
檢察官偵辦酒駕案件時,除當場酒測資料外,也可能參考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對國人酒精代謝速率的實驗研究結果。該研究指出,血液酒精濃度的平均代謝率約為每小時0.0628毫克。
➙藉由飲酒時間、駕車時間與測量時間的交叉分析,檢方得以回推駕駛人上路時的酒測濃度,作為起訴與否的重要依據。
五、酒駕案件的辯護重點:不是只有「有沒有喝酒」而已
在處理酒駕案件時,辯護律師的關鍵角色不僅是檢討酒測值的準確性,更重要的是針對下列問題提出合理辯解:
▪️是否確實因飲酒而影響駕駛能力?
▪️平衡測試與觀察紀錄是否合於程序?是否有主觀推論誤差?
▪️發生事故是否真與酒精影響因果相關?
▪️酒測數據是否有回推誤差或儀器不準之疑?
透過完整的辯護準備,即便面對不利數據,也有機會爭取不起訴、緩起訴、緩刑或改科行政處分。
六、結語:喝酒不開車,懂法更重要
酒駕不僅危及他人與自己安全,也可能面臨刑事追訴。重要的是:酒測值未達0.25毫克不代表就安全,實務認定仍依「能否安全駕駛」為判準。
★若您或親友涉及酒駕案件,切勿輕忽!儘早委任專業律師介入,才能避免誤判、避免被誤送地檢署,或爭取最有利的處理結果。
一通電話,讓謙聖替你說話
我們是專辦刑事案件的律師團隊,擁有大量處理酒駕案件的成功經驗。
如有任何法律問題
請立即聯繫→線上免費諮詢平台———————————————————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LINE線上法律諮詢:@lawuicc001(點擊諮詢)歡迎電話預約會議:03-3150-034提供多元支付:現金、信用卡、銀行轉帳【了解更多】Facebook: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Instagram:chien.sheng_ -
商品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