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警方如何透過網路「釣魚」抓毒販?揭密辦案手法與交易套路
-
商品資訊
「哥,缺貨嗎?」——一場無聲的獵捕行動開始了
「叮!」手機螢幕亮起,一則陌生訊息跳了進來:「哥,最近有缺貨嗎?」
阿傑瞇起眼睛,皺著眉頭盯著手機螢幕。他經營毒品交易一陣子了,固定客源不多,但偶爾會透過通訊軟體接觸新客戶。這個帳號他從未見過,卻直接開門見山談「貨」。
這類訊息他見過不少,這次卻有些不對勁。
「你要什麼?」他試探性地回覆。
「冰、K 都要一點,能約面交嗎?」對方語氣自然,像個熟悉市場的老手。
這類「主動接觸」的客戶,往往是警方埋伏的第一步——利用 X(推特)、WeChat、Grindr、LINE、Telegram 這類通訊軟體,警方假扮買家,潛伏在毒品交易的活躍社群,尋找可疑對象。
警方的「釣魚」辦案手法是怎麼運作的?
台灣警方透過「釣魚偵查」來追蹤毒品交易,主要策略包括:
1. 潛伏通訊軟體,尋找目標
警方會在 X(推特)、WeChat、Grindr、LINE、Telegram 等社群平台上,註冊假帳號,潛伏於販毒圈活躍的社群與私人聊天室。他們會:
透過關鍵字篩選,例如:「K 粉」、「冰」、「420」、「跑車」(意指安非他命)、「白粉」等。
偽裝成買家,觀察潛在賣家如何回應。
使用「介紹人」的方式取得信任,例如:「阿強說你這邊的貨很純,能約一下嗎?」
2. 假裝買家,進行試探對話
當警方鎖定潛在毒販後,會以「試探性對話」來確認對方是否從事毒品交易:
「你這邊還有貨嗎?」——用模糊的詞語,測試對方是否回應。
「想要一點純的,有嗎?」——引導對方提供進一步資訊。
「最近貨源不好找,能不能約見面談?」——試探對方是否願意交易。
毒販如果警戒心高,可能會迴避問題或詢問對方身分,這時警方可能暫時觀察。但如果對方回應積極,警方便會進一步安排交易,進入收網階段。
3. 引誘對方「面交」,設局收網
當警方成功獲得對方回應後,會試圖將交易地點鎖定在警方監控範圍內,常見的交易地點包括:
1、高速公路休息站——毒販習慣利用車來車往、人流複雜的環境進行交易。
2、汽車旅館——這些場所隱密性高,毒販通常認為比較安全,然而警方往往會事先設置監控。
3、加油站、超商、停車場——短時間內可完成交易,雙方不需長時間接觸,減少風險。
警方一旦確定交易時間與地點,就會事先安排便衣警察埋伏,等到嫌疑人交出毒品或收款的瞬間,立即衝上前逮捕,避免證據滅失。
阿傑的最後一刻——交易現場的「瓮中捉鱉」
交易當天,阿傑仍心存懷疑,特意約在高速公路服務站,認為這樣較難被盯上。他小心翼翼地開車抵達,在角落等候對方出現。
「哥,車牌幾號?」對方在 X 上私訊。
「黑色馬三,最後一排。」阿傑回覆,打開副駕駛座的車窗,手裡握著一小包白色粉末。
對方靠近,一邊遞出現金,一邊低聲問:「這是 3.5 嗎?」
阿傑點點頭,準備接過鈔票。
「警察!不許動!」
話音剛落,四面八方竄出多名便衣刑警,手持證件迅速將阿傑壓制在地,副駕駛座上的毒品與剛收進口袋的鈔票瞬間成為鐵證。他還沒來得及反應,整個交易現場已經被警方控制。
這場網路上的「釣魚行動」,到這裡正式落幕。
結語:警方的偵查方式不斷進化
台灣警方運用 網路潛伏 + 假買家誘捕 + 交易地點監控 的三段式辦案模式,使許多毒販在毫無警覺的情況下落網。
隨著科技進步,警方的釣魚策略也變得更加隱蔽,例如:
利用 AI 分析通訊軟體對話,快速篩選可疑用戶。
使用「換手買家」戰術,避免嫌疑人因同一個帳號交易而起疑。
掌握新興社群平台,例如 X、WeChat、Grindr,滲透新興毒品市場。
這場「看不見的獵捕」,仍在台灣各地持續上演。
如有任何法律問題
請立即聯繫→線上免費諮詢平台———————————————————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LINE線上法律諮詢:@lawuicc001(點擊諮詢)歡迎電話預約會議:03-3150-034提供多元支付:現金、信用卡、銀行轉帳【了解更多】Facebook: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Instagram:chien.sheng_ -
商品Q&A